尊敬的主席,各位委员,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有机会出席bet365取款要多久第四次会议,与诸位共同探讨环境与发展这一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介绍我们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和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情况,希望进一步引起大家对中国林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一、关于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的情况
为落实环发大会后续行动,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在促进发展与优化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现将制定这个《计划》的必要性、过程、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等向各位作一简要介绍。
(一)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的必要性
林业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林业建设,1981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确定适龄公民每人每年植树3~5株。自1982年以来全国有近40亿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义务植树205亿株。近年来,中国每年保持植树造林500万公顷、封山育林300万公顷的好势头。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已达34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完成,16年累计人工造林1300多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546万公顷,使100多个县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沿海防护林工程,已在1.8万公里海岸线建起了1.5万公里的沿海基干林带;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累计已有724个县实现了平原绿化,占918个平原、半平原县的78%;太行山绿化工程已完成造林188万公顷;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已完成治理开发面积220多万公顷。全国已有广东、福建、湖南、安徽、江西、山东、广西、湖北、浙江九省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全国建立了518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10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34%。全国已建立640个森林公园。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为133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3.92%,林木总蓄积量为117.85亿米3。在当今世界上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 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仍然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旱、风、热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森林资源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增长态势,使中国林业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摆脱这种压力,仍需我们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的过程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4〕37号文件精神,林业部于1994年6月成立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在国家计委和科委的帮助下,依据《中国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和《中国21世纪议程》,组织40多位专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高级专家座谈会和论证会,在广泛听取和吸纳了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行动计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专门向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作了汇报,听取了他们的意见。1995年3月12日,国务院第三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并于1995年5月1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国内外发布了中国林业的这一重大举措。
(三)《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与目标。
这部分首先确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围绕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服务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计划》确定的林业发展的框架目标是:
到下世纪初,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到21世纪中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成现代林业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0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活立木蓄积达到126.60亿米3。 第二部分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应该优先采取的行动。主要内容包括: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管理,扩大森林资源面积、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开展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除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外,新启动黄河中游、淮河太湖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在平原地区建立起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积极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推进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遏制荒漠化工地面积扩大的趋势,建立荒漠化监测和预报系统。
加强森林与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积极建立森林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调查与监测体系,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和基因库,加强科学研究,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
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山区和沙区积极开展以林为主的综合开发。增强山区和沙区自身发展能力,努力消除贫困。
制定统一的林产工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高新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大力开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林产工业发展水平和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鼓励全社会参与林业,推动林业事业的发展。
加强林业种苗生产、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公检法体系建设,完善林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制定和监测工作。
第三部分为支撑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包括: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政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经济体制、林业法制体系及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的价值核算体系。
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强林业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林业教育,开展全行业职业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林业合作和交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广泛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用于《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的实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织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的主要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我们将从以下多个方面推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的实施。
1.组织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林业行动计划》,并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指导林业“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的长远规划的编制。
3.编制优先项目计划,并将优先项目纳入全国林业发展计划。
4.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深化改革,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5.加强宣传,提高林业的地位。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动林业的发展。
6.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愿与各国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二、关于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情况
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是各签约国的共同责任。多年来,我国政府对这项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下面是我国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简要情况。
(一)关于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情况
1980年中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履行了《公约》的各项义务。
1.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自加入《公约》以来,中国陆续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关法》及《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为有效地保护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2.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执法管理机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全国已形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并有林业公安、森林警察、林政等部门从事林业和野生动植物的行政执法和管理工作。国家在林业部设立了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了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进出口管理工作。从1989年初到1994年底,仅全国林业公安就依法查处有关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案件6万多件,依法处理犯罪分子9万多人。为支持国际社会保护犀牛和老虎,中国国务院于1993年5月发出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并严肃查处了非法倒卖犀牛角和虎骨方面的案件多起。
3.积极拯救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拯救濒危物种,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拨出专款用于拯救大熊猫、朱鹮、扬子鳄、海南坡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北京、广州、昆明、成都、南宁等地设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濒危动物救护中心,并在全国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18处,使3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众多珍贵濒危植物得到了保护。对大熊猫、朱鹮和扬子鳄等珍稀动物还建立了栖息地保护工程和拯救工程。为拯救和繁育濒危野生动植物,建立了400余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
4.开发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我国先后在东北、西北、华南设立了濒危野生动物研究所,在北京设立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野生动物监测中心,并在各地设立了一批鸟类环志站、野生动物监测点,开展珍稀动植物资源的调查、濒危物种生态生物学习性的研究和驯养繁殖试验,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培养野生动物专门管理人才,林业部在东北林业大学设立了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还多次与公约秘书处合作举办了公约管理培训班,提高了广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行公约的自觉性。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自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来,又先后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和《国际捕鲸管制公约》等,同时与许多国签订了双边或多边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协定,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等。今年我国又与印度签订了保护虎的协议,并与许多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开展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严厉打击珍稀濒危动植物的越境贸易和偷盗等活动。
(二)关于履行《湿地公约》的情况
自1992年召开环发大会和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我国在湿地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建立健全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了国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自加入公约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各部委在湿地保护与管理方面的职能和义务,明确指定由林业部代表政府负责执行湿地公约的有关工作。执行《湿地公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并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涉及到国内许多部门。为此,林业部专门组织召开了由各有关部委、科研院校和国际组织参加的“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加强部委间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资源调查工作。我们组织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对我国湿地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在湿地分类、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研究、湿地资源监测、防止湿地污染、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湿地资源调查大纲和调查方案,就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社会经济情况、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内容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
3.积极组织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目前,在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中国湿地保护协调小组办公室已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出《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纲,正在按计划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4.加强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现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30余处,总面积3752万多公顷,有效地保护了湿地资源。
5.加强湿地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近年来,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在香港举办了多期湿地保护培训班,培训了国内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人员。
6.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意识。
7.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执行《湿地公约》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扩大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并将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亚洲湿地局(AW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CITES)等国际组织进行了长期合作。
(三)关于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情况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荒漠化问题,自始至终参加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政府间谈判。1994年10月,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为有效实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国际责任,中国政府成立了由林业部、外交部等16个部委组成的《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为开展履约工作作准备。
1.积极开展中国《防治荒漠化法》的立法工作。目前,已完成《防治荒漠化法》的草稿,正广泛生求各省(市、区)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国务院法制局和全国人大法工委已将其纳入立法规划。
2.启动防治荒漠化工程。我国已将防治荒漠化工程列为重点生态工程,整个工程建设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扩大耕地面积,保证工农牧业稳产高产,提高沙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来进行。自工程启动以来,共治理开发沙区面积224.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治沙40万公顷,飞播造林治沙27万公顷,封沙育草124万公顷,治沙造田10.4万公顷。
3.编制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规划。根据全国防治荒漠化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国荒漠化的特点了《1991—2000年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十年治理开发荒漠化土地面积718.5万公顷。
4.开展荒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林业部成立了全国防治荒漠化监测中心,制定了荒漠化普查规范手册,开展了全国性的荒漠化普查工作。在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荒漠化土地动态的监测,为宏观管理和依法治沙提供决策依据。
5.开展防治荒漠化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切实加强防治荒漠化的科学研究,国家专门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防治荒漠化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成立了防治荒漠化研究中心。同时,积极与国内外在防治荒漠化技术和研究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以上我向各位简要介绍了一下我们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和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情况。今后我们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欢迎各位委员、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