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型活动 > 年会 > 1992 > 年会新闻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培训

发布时间:1992-04-22作者: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培训工作组组长:孙鸿烈来源:国合会

  bet365取款要多久是1990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国际会议后,为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合作,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的。委员会大约四十位成员,中方成员为来自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重要部门的部长、副部长或著名专家;外方成员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地位与中方成员相应的人士。委员会根据需要,首先在以下五个领域成立专家工作组:能源战略和技术;监测、信息收集和污染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培训;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核算和价格政策。通过专家组的调研和咨询,将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国政府决策参考,并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保护方面提供资助。

  1.0 背景

  1.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11亿多的人口必须在有限的国土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建设和经济活动,中国政府正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并使中国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中国政府认识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对于中国人民的未来,对于国际社会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全球环境破坏所作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1.2 中国已在如何处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应用,并建立了相应的政策、行政管理和法规体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有目的地组织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广泛地开展了宣传和一定范围内的培训。

  1.3 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四大问题,对于中国,更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加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有宜于引进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新的途径、方法和活动;并且有利于把中国的经验,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到其他国家去。

  1.4 本专家工作组是委员会下设的非政府咨询机构,在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义务性工作。

  2.0 工作组的目标

  2.1 本专家工作组的工作,以调研和宏观分析等具有战略性的软科学研究,考虑如何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结合起来,探讨对各个层次的人士进行环境与生态培训与教育的方式与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对此提出咨询,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促进不适应的体制的改革,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3.0 服务范围

  3.1 功能与职责

  3.1.1 工作组由若干长期从事环境建设与保护,并在学术上有成就的科学家和科学管理官员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中国科学院。

  3.1.2 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及保护和改善中国的生态与环境。使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成果尽快得到应用推广。

  3.1.3 促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的国际间合作。

  3.1.4 在增强中国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宣传,为提高广大公众环境意识和觉悟以及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动的支持方面提供建议。

  3.2 工作组应调查的材料与课题

  3.2.1 中国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政策研究

  人类活动、环境演变的预警研究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矛盾,中国的“人与自然矛盾”更为突出。中国的人口占世界22%,目前已超过11亿,未来将持续增长到至少15亿,庞大的人口规模所产生的大量开发活动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有可能超过环境的缓冲能力,因此对这一问题必须提前做出预警。本研究将利用目前中国各部门、各地区的基本资料探讨中国人口、环境关系的相互作用特征和调控机理,揭示系统优化原理;预测下世纪我国人口与环境的变化趋势;通过系统模型,提出未来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可选择的方案。

  近期主要开展:

  1.几个不同自然地带、不同经济发展规模的综合对照调研。

  2.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回顾研究。

  中国的资源潜力与承载力研究及其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研究资源潜力和承载力是制定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开发资源承载力和潜力调查、研究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类型的资源内部诸要素的关系;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资源如土地、水、能源、矿产、生物资源的供需平衡;不同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下适度的人口和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规模。

  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关系的研究

  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有关,包括历史上开发自然资源强度过大,建国以来多次失误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今后半个世纪,中国将进入现代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生产规模与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对日感匮乏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若对自然资源开发不当,极易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将进行如下调研:

  1.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评价体系。

  2.节约型资源开发模式及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3.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生产体系的建设方向和途径。

  资源与环境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

  资源与环境相互依存又互为因果,资源与环境综合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是跨部门、跨地区乃至跨国家的综合性问题,很多措施难以由一个部门或某一地区解决,必须建立统一管理体制促进政府各部门对资源与环境进行协调、联合和统一管理,并在统一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实行分类和分级管理。

  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

  1.现设机构对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2.设置统一管理资源与环境的机构探讨。

  3.公众在资源与环境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与在决策中作用。

  4.为资源与环境而设立的科学项目有效性的后评估。

  5.科学研究在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乡镇工业数量多,分布广,与农业生态系统紧密相联。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不高,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日渐显示,不容忽视。

  对此应开展:

  1.全国乡镇企业生产与污染状况宏观分析,包括产业规模、分类、分布、污染特征与转化规律。

  2.乡镇企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群健康的影响。

  3.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污染控制的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及管理水平。

  中国环境污染控制与高新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环境污染控制与产业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中国重工业所占比重相当大,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是造成资源浪费、产生污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污染技术上没有进行严格的比较评价,因此相当多的污染治理设备能源消耗大,处理效率低,难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有铲的控制污染,必须在生产工艺上发展高新技术,改进现有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对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比较评价制度,不断更替老、旧、陈、废技术和设备,优先发展高效低耗治理技术,达到污染控制的目的。

  1.中国环保产业的技术和设备的现状调查。

  2.已被使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效率(能耗、处理效果、运行率等)调查。

  3.开发环保技术的基础及科技投入(研究能力、经费消耗、研究开发周期等)的调研。

  4.重点污染源的行业生产工艺水平与污染物相关系数调查。

  5.行业技术改造和进行污染治理的经济技术比较。

  6.高新技术在中国环境与污染治理上应用的前景评估。

  发展的资源的未来前景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发现资源、扩大资源利用程度和范围,不断拓宽人类生存空间的历史。新资源的利用,必将大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潜在的资源的利用也将缓解人与资源的矛盾。

  当前应开展如下调研:

  1.预期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预测。

  2.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的研究。

  3.目前尚难以利用或开始利用的资源的研究。

  4.污染物、废弃物的资源化研究。

  5.新能源、新材料、新资源的研究。

  6.替代资源的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与减灾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爱,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运用科学的减灾技术,强化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减轻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减灾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1.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

  2.中国对各类型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抗御能力、技术措施状况。

  3.未来减灾的宏观对策。

  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全球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它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中国面临全球变化的前景也是十分严峻的。因此中国也必须对全球变化

  所产生的影响开展研究,并对各类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1.中国在全球变化问题上应优先开展的研究。

  2.中国在全球变化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

  3.中国对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应采取的措施。

  4.海平面升高对中国沿海的效应。

  5.中国酸雨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强度。

  6.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大,这就决定了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差异。中国面临国内外环境问题双重压力的背景下,寻求中国的技术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中国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2.中国持续发展的时空序列。

  3.不同地区的发展平衡与综合协调。

  4.向持续发展过渡的系统设计。

  3.2.2 环境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关问题   大力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对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研究经费有限,加之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在一定的阶段内不能有效地安排合适的科学研究课题,不但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还可能造成浪费,并影响以后的研究成果或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对所选用的技术要分类、分级,保证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质量要求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环境科学研究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键问题调查。

  重点研究市场、前景预测、技术评价。环境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体系调研。

  重点研究价格政策、税务政策、劳务政策、待业政策、科研投入政策。

  环境科学技术开发与体制、投资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应用后评估与再次开发的效率检测。

  3.2.3 培训   中小学开展生态与环境教育的教材和方式   增强决策层(中央、省市、县)领导环境意识的培训与教材对中国生态与环境保护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开展专门性培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中国适用技术的国际(发展中国家)培训基地的建设系列培训指导委员会的功能与建设。

  3.3 工作组与中国专业机构的关系   在以上的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开展专项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利用会议、实地调查和高层次分析和汇总,形成专项报告,提交委员会转政府有关部门参考。工作组要和中国各有关专业部门保持稳定的联系,

  3.4 工作组的工作计划列入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接受委员会的检查。在委员会和秘书处的认可下,可独立开展与其它国家的国际合作。

  3.5 工作组每年召开一次工作组工作会议,讨论拟开展的活动和工作安排。审议拟提交委员会的报告。

  3.6 工作组每年提交一份年度工作报告,一到两组研究调查报告。

  4.0 产生

  4.1 工作组提交的报告将以客观的分析来阐述所进行工作后的咨询和建议,包括可行动的条件,针对的部门、行业、地区等。从草案到报告,应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报告的起草人应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4.2 报告文本经工作组通过后,正式上报委员会。

  4.3 报告经委员会和秘书处批准,可在相应的范围内发送,同时发送国务院环委会和科学顾问,部分报告可通过出版向全国发行。

  5.0 财务细节

  委员会应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5.1 工作组日常工作经费,包括,用于与工作组相关的通讯、文书经费;会议费,调研费,旅行及宿食费用。

  5.2 为提交报告所进行的课题研究经费,印刷、出版经费。

  5.3 咨询报酬等。

  5.4 本工作组开展以上各部分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共约50万美元。

  其中:

  3.2.1——25万美元

  3.2.2——15万美元

  3.2.3——10万美元


电子邮件:li.gongtao@mepfeco.org.cn

版权所有:bet365取款要多久秘书处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邮编:100035

京ICP备05050920号